茅焦:“请问这位公子和君侯如何称呼?”

        王离:“我叫王离,忝为君侯座下首席弟子。”

        魏缭:“原来是王翦将军之孙,君侯大弟子公子离,失敬失敬。”

        王离验过号牌把锦囊还给二人之后笑着说到:“现在咱们是自己人了,至于能否在大秦占据一席之地那就看而为自己的本事了。二位请随我入府,二位可在客房居住休息。君侯府内有多处军国重地等闲不得靠近,二位初来乍到不要到处乱走,等待君侯回府就好。二位若有所需可来找我,我的居处就在正堂东侧的书斋内。”

        茅焦、魏缭:“有劳公子离。”

        自从白宣制作纸张失败后为了抄录《吕氏春秋》大批招收世子入学,从那以后九嵕书院就形成了每年春季大考招收学子的规矩。九嵕书院的规模应扩大了三倍不止,成了关中乃至整个华夏西北地区最顶级的学府。

        这是一座综合性的学府,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当今主流的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的学说,而且若是还有精力和兴趣还可以学到诸子百家的学说。这里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争奇斗艳切磋交流的舞台,战国末期华夏文明于众位先贤思想的交汇于一体的神圣殿堂。

        九嵕书院的院训是八个字,“知行合一,破旧立新。”由此可见,九嵕书院培养出来的弟子不仅要理论丰富还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种办学理念和大秦历代先王崇尚实用以及偏向于法家的依法治国不谋而合。

        随着大秦疆域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吏官吏新占据的地方,而九嵕书院完全满足了这个需求。而秦王政九年的这次大考将会在应试学子中选出合适的人才进入新设立的分院,武经院。

        这个武经院其实就是初创的大秦军事学院,只不过刚开始推行所以没和九嵕书院分开。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战争的更需要以及武经院的发展总有一天汇合九嵕书院分开单独成立一个大型的军事院校,为大秦培养出一波接一波的各级军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