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卢焕、段烈来到北地郡十几天了,来了就直接住进义渠城。既然是联合调查组,调查的又是当前炙手可热武安君白宣这自然是要避嫌的,自然不能去上郡的郡治所在地肤施城,更不能去榆林塞。

        白宣是秦王亲命的节制北地三郡军政大权的人,实际上就是大秦北地之王。肤施距离榆林撒也就百里之遥,镇北军的骑兵一昼夜就可兵围肤施城。这不是猜忌,华夏有史以来因为君主和大将只见产生隔阂派出重臣彻查大将造成大将造反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大家都知道白宣不可能造反,因为他爹他老婆还都在关中呢。大将出征家属都是国朝重点保护对象,至于怎么保护那就看这位大将是不是敢造反了。白宣肯定不会造反,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位自出道以来没打过败仗的武安君绝对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这得防着点,所以还是在义渠比较安全。再说失踪的是北地郡守,调查他的案子不去北地郡郡治所在地义渠城,难道还去别处吗?

        既然是被调查,白宣作为当事人也是不能出面接待的,好在太子嬴政在。当调查团到了义渠之后,嬴政已经带着上郡郡守陈平,陇西郡守王仑,镇北军副将蒙武等着他们。

        义渠城虽然被大雪覆盖但是战争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城中的百姓很是稀少,大白天都见不到几个人,足见这次的损失有多大。

        义渠城内几乎见不到几间完整的房屋,也就是郡守府和县令官署还算完整,卢焕、李斯、段烈等人住进了郡守府,肖冒等属官则住进了县令官署,其他随行将士就只能搭起帐篷了,不过这些人的到来也让冷清的义渠城热闹了起来。

        一连几天肖冒都在明里暗里的收集白宣的“罪证”,探查北地郡守段宏的下落,可是忙了半天一点收获都没有。义渠城内所剩不多的近百户人家如今日子过得还行,至少不用受冻挨饿。郡守段宏虽然失踪,但临时组建的官府机构还在运转,城中所剩百姓中的良家子和士绅都被充入征调成为基层管理和郡兵,算得上是精简高效的临时班子。

        嬴政这些日子没掺和到调查当中,他主要是行使郡守的职责,这个机会很难得,能够让嬴政深入了解大秦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是如何办事的,也能直观的感受到百姓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这一点,御史大夫卢焕是极其认可的,卢焕年轻时也是做过郡守的,大秦的重臣没当过县令郡守的实属凤毛麟角,治理一个郡对于卢焕来说可谓驾轻就熟。这位御史大夫成了嬴政处理政务的顾问兼老师。

        李斯也没跑去榆林塞见白宣,话说这三人中最轻松的就数李斯。来的路上李斯的心还是七上八下的,可以到了义渠见到嬴政之后,李斯就彻底放心了。他现在就是督促肖冒等人调查取证,反正就是早上派活晚上问结果,剩下的时间李斯就跟嬴政和卢焕待在一起,完全把调查的事推给了肖冒。

        段烈就更轻松了,他本来就要避嫌不能插手调查的事情,而且匈奴都被挡在阴山那边,段烈想见匈奴人都见不到所以他这个大秦的外交部长到了这基本上没啥事可做。

        肖冒这两天嘴上起了泡,原因无他急的。按理说白宣以义渠城为诱饵让义渠军民死伤惨重,义渠军民应该是恨白宣的,可是肖冒几乎把所有的义渠百姓问了个遍,而且是循循善诱细心指点,可是这帮百姓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夸耀自己的功绩,大骂匈奴人无耻、呼勒死有余辜,盛赞镇北军这一仗打的漂亮,赢得痛快!

        后来樊於期私下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些义渠百姓已经不是普通百姓了,都已经是有爵位的士了。军功授爵呀,这是大秦的铁律,白宣这个能在现代法网中游来游去的滑头,面对这个时代漏洞百出的律法时简直不要太轻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