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苍茫中,若从空中俯瞰就会看见在茫茫大地上,有两条火龙一前一后在大地上狂奔。

        匈奴人没命的跑,他们不愧是马背上长大的,在战马飞速的奔跑中匈奴骑兵还能空出一只手举着火把。草原是匈奴人的家,没有谁比他们更熟悉这片土地的了。虽然匈奴人都有夜盲眼,但是就算他们闭上眼睛也不会从马背上摔下来。而且,匈奴的战马都是认识路的,就算不点着火把战马也能在黑暗中行走自如,只不过不如白天的速度快而已。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问题一样干扰着镇北军,尽管已经装备了马鞍和马蹬,但在这种高速狂奔状态下,还是有人从马背上摔下来。笨重的战车就跟不用说了,不仅速度慢而且在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很容易翻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白宣只得下令战车部队停止前进收拢掉队将士返回榆林塞。白宣亲自率领三万骑兵追击匈奴。

        这就是差距,尽管镇北军的马鞍和马镫属于划时代的装备,但是镇北军毕竟成军时间太短,距离真正的纵横草原往来如风的标准还差得远。而要达到这个标准,光靠训练是根本不行的,必须是在实战中逐渐磨砺出来。镇北军就像一把用最好的钢铁打制的长剑,所差的就是开出锐利的锋刃,而这块磨刀石就是战斗,不停的战斗!

        赵高把自己的腿绑在了马鞍上,这才让他没有从马背上摔下去。跟着他的十个人已经分成了两拨,一拨去找蒙毅,一拨跟着赵高去找蒙恬。

        左右两军共计六万人,已经到达预定阻击位置。但是草原平坦宽阔,没有险要之地可以利用,因此阻击匈奴骑兵也只能采取骑兵对冲这种硬碰硬的决战方式。

        这也就是为何白宣要在榆林塞前大量杀伤匈奴兵的原因所在,可以说左右两军就是为了消灭匈奴残军,堵住头曼和托鲁而准备的。但是如今战况突变,头曼这只狡猾的头狼一看情势不对掉头就跑,而且又是采取中原各国军队最忌讳的深夜撤军的方式,这对镇北军左右两军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匈奴是夺路而逃必定是拼死厮杀,左右两军仓促应战又是在夜间,无论是骑术战术以及临阵指挥上都是极大的考验,准确的说是前所未有的。更何况现在左右两军的主将还不知道匈奴已经逃跑的消息,现在,能否拦住匈奴军的关键就在赵高和那几个黑衣人身上。

        赵高策马狂奔,强劲的风从他耳边呼啸而过,剧烈的颠簸让赵高的五脏六腑有种被撕裂般的感觉。他听到身后不时传来惨叫声和战马的哀鸣声,赵高知道又有人落马了。但是赵高根本就没回头也丝毫没有减慢速度。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不断闪现以往的各种画面。

        邯郸,赵高第一次见到白宣,白宣的双眼冒出的寒光吓得赵高浑身颤抖不知,当白宣握住剑柄的时候,赵高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