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华夏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仅此一战,使魏武卒名动天下,魏武卒鼎盛时期达十万之多。魏武卒也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但是随着魏国国力的削弱,魏武卒逐渐消失,魏国也在没出现像吴起这样的名将。现在的魏国被秦国攻击的时候,只会向其他诸侯求援,不然就是割地求和,早已经没了魏文侯时期的骁勇剽悍之气。
秦军蒙骜部步步紧逼,王龁部占据赵国上党郡剑指魏国上党郡,这简直是把魏国往死里逼。魏王此时已经被吓得顾不得什么猜忌,立即命人赶赴邯郸一是面见赵王求援二是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抗秦。
在战役第二阶段,白宣又调整了一下战术,原本不想动赵国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拿下赵国上党郡。如此一来赵王必定恼怒秦国背信弃义,赵王也不会阻止信陵君回到魏国抗秦,甚至在信陵君为将之后,赵国很可能是第一个出兵援魏的诸侯。这对此次战役大的战略目标来说是个有益的补充,经过调整之后整个战略显得那样的完美无暇。白宣管这个调整后的战役部署叫做“打一个吓一个盯一个”。
白宣得意的放下笔,将奏疏放在嘴边吹干之后小心的卷好绑住,随后又打上火漆。白宣的手在眼前的两个印鉴中晃了两晃,最终选了吕不韦的印鉴押在了火漆上。自从战役开始之后,吕不韦和嬴政就把自己的印鉴硬塞给了白宣,理由如出一辙。
“反正都是你用,不如干脆交给你保管,省得麻烦。”
于是白宣成了秦国历史上权利最大的副将,他可以代替大秦太子和相邦发号施令,他可以随时指挥调动大秦上将军,这样的副将普天之下怕也只此一位。
嬴政拉着王离走进白宣的房间,王离气哼哼的坐在白宣身边不说话。白宣好奇地问嬴政:“这是咋了?”
嬴政:“小离想上战场。”
白宣:“过两年再说吧,到那时只要你有本事大兄就不拦着就是。”
王离:“说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