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赵胜这次宴请各国质子是在自己的府内,那是紧挨着北城的一大片豪宅。不说这座府邸有多大,单说从东西两侧巷口到达府邸正门的距离就各有一里半的长度,可见赵胜的府邸占地面积之大。

        赵政和白宣乘坐的马车是从东侧巷口进入的,古代的街道不像现代的街道那样平整而是中间高两边地的形状,主要目的是为了排水,因此在街道两侧还有排水沟。行人自然无所谓,但马车就只能走正中间了,不然的就会出现往一边倾斜的状况。

        战国时期的马车其实也就是四方形的敞篷车,那年月的贵族好面子,参加宴请出门会客时穿的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跪坐在马车上,还必须挺胸抬头腰杆笔直。再加上这年月的马车没有减震器而且也没有轴承,那车轴是随着轱辘一起转动的,这震动绝对小不了。这时间一长坐车的人早就跪坐的浑身僵硬,同被震得浑浑噩噩,这要是马车突然倾斜绝对会一头撞向一边那乐子就大了,因此贵族们的马车必须走道路的中间。如果出现两辆马车迎面相遇的情况,那就看谁的身份地位高了,那身份地位低的就要主动让到路边,说实话这么斜着坐在车里挺不舒服的,最关键的是心里也不舒服,看着别人趾高气扬的总自己面前走过,那让道的人心里要能好受才怪。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蔺相如,廉颇因为气不过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就故意在路上堵着蔺相如不让他上朝。蔺相如被廉颇堵住三次之后,干脆不去了直接掉头回家,既给了廉颇面子又避免了斜坐在路边的尴尬。

        贵族们走中间,那么民间用的拉货的车呢?那也必须走中间。这倒不是说他们和贵族一样尊贵,而是不走中间不行。想想看一车的货物本来摆的挺好,如果车子突然一倾斜重心就会变化说不准就会翻车,因此也得走中间。

        赵政的马车来到巷口,驭手让赵政拉着缰绳自己跳下马车跑到前面伸手牵住驾辕的马一边吆喝一边用力拖拽,车上的赵高也配合着驭手不时抖动缰绳发出吆喝声。

        两匹马四蹄蹬地发出哒哒哒的声音,那马车就这样硬生生的被马拽着调转了方向,当驭手气喘吁吁的跳上马车时,整辆马车已经停在了巷口,处于街道的最中央。

        为啥转个弯都那么费劲呢?因为战国时期的马车都是双轮的也没有转向器,转个弯必须靠人和马相互配合一起完成整体转向。也许有人要问既然那个时代的马车转个弯都费劲,那为啥列国还要装备战车?那是因为战场上地势开阔活动空间大,再说战车发起冲锋时用得着转弯吗?横冲直撞就是了,在那么快的速度下转弯就和作死没啥区别。

        驭手和赵高调整好位置和姿势,正要催动马车不料身后传来一声吆喝。

        “前面那辆车为何拦住去路,快快为我家君上让路!”

        那语气是相当的不客气,赵政正要回头斥责对方,白宣却拦住了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