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秀才底下有庞大的童生群体做支撑。

        在童生没有枯竭之前,秀才不可能枯竭。

        各省学政、各府知府、各州知州以及各县知县之所以吵着要增录,一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好看,再就是生员考国子监的升学率太高了。

        六七万人,录取一万,近乎六个录取一个。

        这跟以前他们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的录取比例差得实在太远,以至于刘理顺都生出一等不忿之心,考学哪能这般容易?

        所以必须得增加大明的秀才数量。

        刘理顺话音刚落,吴麟征跟着说:“仆也以为府学州学县学必须增录,而且规模必须扩充为现在的三倍以上,也就是20万人。”

        “20万秀才员额?”张慎言失声道,“全国的童生数量也不过60万人!”

        “此事又有何难?”孟兆祥也说道,“秀才可以增录,童生一样可增录,大明又不缺读书人,如果放开了取,600万童生也有。”

        张慎言没好气道:“是,如果放开了取,确实能有600万童生,20万秀才员额就更不在话下,但是这么大规模的增录童生以及秀才,笔墨纸张场地人工全都要花钱,如果将所有秀才按廪膳生发放廪米,每人每月支六斗廪米,20万人一年就是144万石廪米,按当下南京米价,那就是216万,请问这笔钱从何而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