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到了,我们快走吧!”
余寿来不及多想,便和王蒲分手,跟随人流进了考场........
今天进士科是考策论,试卷发下来,余寿紧张地看了一眼题目,不由一怔,这题目.....
《汴梁振兴之策》,这题目父亲给他说过啊!还专门教他怎么写这篇文章,从全方位分析,讲了整整一夜,他一直比较湖涂,为什么父亲要教他这个?
现在余寿才明白过来,父亲早就知道科举题了,所以专门教他写这篇对策。
余寿心中砰砰直跳,父亲和雍王的交易是真的了,保自己为进士,任命到家乡尉迟县为官。
他收敛心神,提笔写道:“汴梁之兴衰乃大势也,非人力所能改命......”
别的考生都在绞尽脑汁想怎么发展汴梁优势,比如开运河、兴贸易等等,但余寿就看得更透,开明宗义就写道,汴梁不可能再兴盛了,汴梁是因为建都而兴,同时也会废都而衰,这是大势,不可能再有宣和年间的兴盛,那是用整个天下的财富来供养汴梁,除非雍王府迁往汴梁,否则汴梁的衰败不可避免。
当然,衰败也是相对的,比起金国统治时期,只要给它修养生息,它会慢慢好转一些,百姓的生活也会改善,但这不是振兴,而是衰弱到极点后的恢复。
当它恢复到正常的开封府治水平时,它的恢复就会慢慢停滞,如果是把河南路尚书行台放在汴梁,而不是洛阳,那么汴梁的恢复还会向上涨,直到繁荣程度匹配它的政治地位,它的恢复就停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