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又给他配了一位翻译员,帮他整理下文件,但结果又发现,谢元还会德文和英文,不过也是能说会看,但不会写的水平,英文还是比德文好一点。

        一个会多种语言的外国人?但惊喜还在后面。

        随着46年以后,战争开始吃紧,谢元所在的后勤部开始做一项任务:找到洋落儿——寻找脚盆鸡关东军和毛子留下来的损坏的重型军械,比如大炮。

        谢元给他们露了一手维修军械的本事——42年钢铁格勒那一年,雷泽诺夫归队,但是谢元还是留在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一边打捺催,一边给工人打下手学的一手本事。

        直到会战结束,才正式撤离。

        所以他除了翻译外文文献以外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维修保养军械的同时教人学会维修。

        然后就暴露了另一个本事,因为修好军械后还需要操作大炮试射,谢元同样一手包圆了,他用精准的炮术赢得了领导的青睐,然后他除了教人维修还要教人开炮。

        这同样是三年来东线战场的残酷生涯逼迫他学会的本事,因为相比冲锋就死的炮灰步兵师,学会操炮和所有重型武器后,就可以临时客串技术兵种。

        技术兵种存活率高,上级不到万不得已不舍得牺牲。

        从迫击炮,反坦克炮,高射炮,野战炮,榴弹炮,他硬是把所有的炮位射击距离表和操作顺序背得烂熟于心,所以才能作为炮手操作T-3485的坦克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