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避开了算得上是尖锐的讽刺。

        “我想我应该告诉你一点事情。”他说。

        这实在是一个太长的故事了。

        出生在一个完全富裕的家庭里的黎成毅和姜柳芍的成长过程算得上毫不相关,在每一个决定X的重大抉择面前,他们的人身轨迹就像是两个不同始发站的两辆方向相反的列车——她决定离开小镇的时候,他应该已经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回到城市里,她为了生计发愁的时候,正好是父母准备完全脱手公司交给他处理的时间段,甚至当她开始对生物有了些兴趣时,当她第一次拿到完全漂亮的生物成绩时,他已经讲布满灰尘的一整箱颜料扔进了垃圾桶里,包括g涸的颜料盘,变y的笔刷,还有已经被划花的画布。

        黎钦出生的第五年,他开始担当起一个哥哥的角sE。家庭里的关系传递基本上也随着年龄渐长而变得自然,他感觉到自己身上显露出部分当年父母的特质,用小孩子装大人说话语气来解释,就是故作姿态的老成:“你不能碰热水壶。”他说,“还有,你不应该在吃饭的时候说话,这样不礼貌。”

        实际上,离他接受这些教育的时间也仅仅过去了有三年,他却似乎完全Ga0忘了当年的自己对于这样的说教是多么的反感,他自然而然地把妹妹脸上的不高兴,和时不时的臭脸当成了叛逆,一种必经的过程,他甚至无法从这样相像的脸上发现当年自己的痕迹,一样的烦恼,一样的讨人厌,一样的不听管教和固执。

        但是父母对他们的区别是有目共睹,大概是在他身上实验出来的理论能够得到实践,曾经黎成毅到底在这种礼数的调教上吃了点苦头,无论是在吃饭的时候因为不专心被关进小黑屋,还是因为吃了一点别人家孩子给的零食而被勒令不准吃晚饭,这些他以为会一样出现在黎钦的成长历程里的事情却没有被实现。

        这种区别对待令他有些恼火,他于是就把之后他应该学习的内容提前告诉了黎钦,包括她上小学之后应该要保持什么样的成绩,还有每天的课外活动,周末的安排,他带着兄长的傲气,在黎钦带着怀疑的目光瞧着他的时候,他总会笃定地点着头,像是一个荒原的开拓者。

        这也加重了黎钦的反抗情绪,从那时候开始,关于逃离的梦就已经在黎钦的心里种下了种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