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每次上课都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大家自由讨论,这正是闻樱最期待的思想交流和创作碰撞。

        同一间教室里,在这一期培训班之前不知发生过多少次类似的场景,有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样的碰撞交流中迸发了灵感……过去的文学之光映射到现在,教室里这一群年轻作家中可能会诞生将来被镌刻在华语文学殿堂的“文学大家”,只要想想,都会让闻樱激动到颤栗呀!

        闻樱眼神发亮,激动不已:

        “你们别笑话我土鳖,我以前确实没参加过这样的培训,难怪好多人削尖脑袋都想来,确实是受益匪浅啊!”

        27岁的文学博士何歆,考取了文学院的工作编制,是学院的常驻培训老师。

        没编制还能在文学院授课的更是大拿了。

        这些闲云野鹤不喜欢受约束,有空就来讲讲课,没空就直说没空。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初中学历,甚至还有小学学历,可见文凭高低,其实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绩。

        写作哪有什么标准模式?

        全是作家本人的“瞎想”,想什么就写什么,不要跟风,要写什么最擅长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