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经多年的经验总结,隐忍者认为,少林寺虽整体实力较强,单人实力也不弱,但真正对战起来,少林寺的武功体系过于保守缺少变化,再加上少林寺弟子在江湖上历练的少,对战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也稍显不足,在单打独斗的时候,往往会犯下一些低级错误或者在对手灵活多变的战术下无法适应而导致战败。
针对这一点,隐忍者在战术安排上要求门下弟子在对敌时,尽量靠身法优势避免与少林寺弟子正面对抗。通过身法的灵活移动、剑法的出招度以及对方自身在主动攻击中暴露出来的破绽,寻找最佳机会争取一击必杀,即使因剑法攻击力较弱无法做到一击毙命,也至少要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丧失机动能力、攻击能力或者持续作战能力。
隐忍者强调第二多的一个词是“忍耐。”而第一多的词便是“再忍耐。”因为身法占优的情况下,只要拥有足的的耐心,总是能够寻找到敌人的破绽并且一举建功的。
当然,而要保持身法优势在打腾挪空间,否则即使轻功再厉害。没有地方闪避也是徒劳,有鉴于此,隐忍者要求门下队伍尽量分散,团队打散成大队,大队打散成中队,中队打散成小队小队再打散成五人小组。而这五人小组在战斗中也不是聚拢在一起的,而是采取“一人诱敌,四人分散,有进有退,围而歼之。的战术,使得在小组及个人战斗中,始终保持单位人数上的相对优势迅击杀对手。
不过,这种战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少林寺一方组成十八罗汉阵,以一个完整的近乎无敌的阵形来对付这些到处蹦醚的游击队,所以,要想完全挥这个战术的效果。就不得不考虑破坏敌人的十八罗汉阵,使其无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人手组阵。
这一点,在其他地方或许难以实现,但在巷战中却能做到,特别是在嵩岳丰这种占地面积大,但僧舍林立。局部活动范围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合适地形躲藏的地方,更加不利于少林十八罗汉阵的展开。
此时嵩岳寺的战斗,便印证了隐忍者的这种战术是极为有效的。
某个僧舍前院,一队由十八名少林弟子组成的十八罗汉阵战斗小队刚刚冲进来正要布阵迎敌,却懊恼的现,院内的五名嵩山派弟子根本不给他们布阵的机会便顿作鸟飞兽散。除了一人昏头昏脑地撞进了没有退路的僧舍内,其他四人则直接翻过院墙或屋顶,一下子便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
见此情形,憋着一肚子火的众僧自然不会放过那位躲进了僧舍决计无法逃脱的嵩山派玩家,于是也不组阵了,而是当即一窝蜂往僧舍里涌去,可僧舍大门最多只能同时容两人侧身进入,这么一大堆人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冲进去捉奸,于是最先到达门口的两三人凶神恶煞般冲进去之后,其他人只得留守在外面。然而,就在这时,先前逃走的那四名嵩山派弟子又从院子外冲了进来,剩下十几名少林弟子因人数不够自然无法再组阵,只得一窝蜂地杀了过去,想靠人数上的优势欺负对手,可嵩山派的这四名玩家根本不接战,而是利用身法优势绕到众人后面鱼贯钻进了僧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