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后世抗战时期的炮兵常用的“跳眼测距法”,也就是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炮兵比个大拇指,眯一只眼睛瞄目标的画面。

        那时候各种测距工具还没发展起来,炮兵们便是以这个办法测距。

        通过估判目标的尺寸大小,结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可以计算出目标与我方的大致距离。

        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十,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具体做法是:水平举起右臂,大拇指竖直向上,大臂与身体垂直,闭上左眼,通过旋转腰部,用大拇指瞄准(遮挡住)目标,此时,右眼,拇指,目标在一条线上。

        然后身体与手臂都不动,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就会看到目标出现在拇指左侧,有一段横向距离,估测目标的大小,根据目标的大小,判断目标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

        将这段横向距离乘以十,得到的就是目标离我方的距离。

        这个测距法虽然粗糙,也会有误差,但是误差并不大,在没有有效器材的情况,也只能用这个法子了。

        等以后炮兵部队组建起来,杨翼飞也会将这个测距法传授下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