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儿,舒安歌不太愁。

        原主在一众知青里,算是比较勤快朴实的,也没做过什么偷鸡摸狗的事儿,在村民口中风评不错。

        石水村实在太穷了,人多地少,多转出一个人,就少一个分粮食,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坏处。

        舒安歌一个小姑娘家,东奔西跑的开各种证明和手续,往海市那边打电报写信,争取早点儿将户口和各种关系办回城。

        除此之外,她在信中反复强调提醒,天干物燥,让柳父柳母平时多注意家里线路是否老化,天然气阀门有没有关好。

        落实政策的消息就要下来了,舒安歌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海市,将爸爸妈妈保护起来。

        有宋卫兰一家子毒蛇在柳父柳母旁边虎视眈眈,舒安歌实在安不下心来。

        往返县城邮局的过程中,舒安歌还顺带替住在牛棚里的几位,悄悄拿了几次信件和包裹。

        这个年代的人,阶级观念十分强烈,石水村的人不往死里折腾蔡爱国几人,但也不会热心替他们办事儿。

        舒安歌这样做,一是她知道政策就快落实了,二是她马上就要回海市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