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点头:“嗯,为师也看到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孝服,多半那坟墓之中就是他的至亲长辈了,真是一位孝子啊……”
阳朔先生似乎都在关注着眼前的莲台镇,而对那个哭坟的孝子连看都不愿多看一眼,这让我有些不痛快,很快,阳朔先生指着莲台镇上其中一家高堂大屋笑道:“杨道长你快看,那户人家我还记得,那可是莲台镇的首富,古贤礼古家。这个莲台镇大多人都姓古,但古姓中最富裕的人家,那就是古贤礼老爷子的家了,还记得我小时候……古贤礼三十出头,现如今,若是还活着,应该也有七十多岁了吧。”
被阳朔先生这么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拉扯着,师父仅仅是客气地应承着,但他的双眼,却依旧盯着那个跪在山坟前哭丧的年轻小伙子。
没多久,在太阳刚刚下山的这一刻,我们总算来到了莲台镇的镇子上,虽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但四周的灯笼也早已点亮,四周的光线依旧是明亮照人。似乎这莲台镇天天都跟过节似的,到了晚上,街上还是人来人往。
不过其中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手里提着礼盒,皆是向着其中某一家走了过去,我扫了一眼,那不正是阳朔先生刚才所说的大富豪古贤礼的家吗?
阳朔先生来到这莲台镇,竟是异常的兴奋,随手拉着一个手持礼盒的行人询问道:“但不知你们手持礼盒,是要到古老爷子家吗?”
那行人身穿少数民族的服装,当然,我也看不出来究竟是哪个部族,在听到阳朔先生的问话后,一脸笑意地用生硬的官话说道:“古老太爷做寿,镇子上的村民们大多都去贺寿。”
当阳朔先生又问了问,才知道这古老太爷今年今日刚好是七十三岁,俗话说人七十三和八十四乃是人生中的两大坎,这两个大坎一旦过不去,就会一命呜呼了,所以但凡活到这两个岁数的人,都喜欢做做寿,图个喜庆冲掉这个坎,让寿命再长一些。听到这样的回答,阳朔先生顿时兴高采烈地笑道:“杨道长,这古老太爷乃是此地的首富,寿宴必然不会差,不如我们去拜个寿,讨一顿酒席吃吃如何?”
我一听这么好的事情,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在我的印象里,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吃过一顿好饭了,如果能在此地的首富家里弄顿美酒佳肴吃吃,那敢情再好不过了,我连忙也笑道:“是啊师父,我们去弄顿酒菜吃吃吧,这两天我的肚子都快饿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