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奇谭 >
        若是他一直愿意尊奉,当下朝廷的法度和体制,固然是一件上好的事情;但若有人想要得寸进尺,在他身上做文章;令其变得毫无顾忌,那才是莫大的祸事和灾难。无论倒向那一边都是不可测的。

        但同样要避免,真的将其影响屏除在外;给予他人错误的暗示,乃至自以为是可以拉拢的机会。毕竟,政事堂还要指望,这位谪仙的赫赫威名,隐隐镇压天下纷乱的局面,乃至威慑那些野心之辈。

        一方面,对内确保西京里行院,不至于脱出朝堂的控制;同时制衡东都本部内,那些形形色色安插的势力;乃至牵制大内背景的清正司、枢密院教导军、健锐五营、京华和新京两社等一系列衙门。

        这就需要身为尚书左丞的他,掌握好相应的尺度和分寸;既不能令其过于疏离,以至于产生了隔阂和猜疑;也不能太过干预,以免遭到厌弃和排斥;还要与名义上归属的御史台,争取相应主导权。

        但一直以来,都有人对那位谪仙通风报信,这是确认无疑的事情了。有能力在通政司的大罗网之外,让对方迅速得到验证的消息;那也唯有枢密院和总纲参事府,共同掌握和监控之下的小罗网了。

        进一步想,这会是出自幕后的扶政三家,哪一个家门的授意,或是出自小国舅家的那位杨内枢密手笔?还只是枢密院中,某些不安于现状的少壮群体,私底下自行其是;偷偷勾搭上了这点渊源呢?

        这不由让他有些疑神疑鬼起来,自己私下所受的托请,究竟在哪里泄露了端倪么……与此同时,在皇城大内的深处,随着不断往来报信的小黄门;还有成片跪倒在某处宫室之外,大小内宦和宫人。

        而在雕梁画栋、极尽工巧的宫殿内,正隐藏着一场小小的暴风骤雨。身为西京留守的宗王,也是当今天子的幼弟,以文辞弘博、风流富雅著称的虢王,也满脸齿冷和不屑的瞪着,跪在殿中的众人。

        为首的殿中少监马宏光、内侍监常侍温博、宫台省左监孙逊;乃至是小儿坊坊主张岱山、知宫市使张长善、武德司知院山新;都头破血流的跪在满地打砸的碎片中;哪怕头上血流入目也不敢擦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