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奇谭 >
        还有人在街边撘起简陋文案,为那些目不识丁的民众,撰写焚送先人的祭文。却是一些贫寒士子、生员,贴补用度的副业;因此可以看到操着各种口音,毫无斯文体面的讨价还价和当场诵读声声。

        更有僧道之流拿着各色法器,吹吹打打的行游在街道上;身后跟随着一群同样大声唱诵,经文或是法咒的虔诚信众,前呼后拥穿街而过。因为在今天除了各处寺观,大开水陆法会和罗天大醮之外。

        也是这些教门中人,唯一可以得到官府的默许走上街头,以祈福和超度为由,公开当街变相传道和扩张影响的日子。因此,当“福生无量”与“慈航普渡”迎面相遇时,也深有默契一笑错身而过。

        甚至到了后来,江畋还看见一行穿着白袍头戴布冠,高举着环形十字的景教僧和信徒。只是他们唱诵的更像是首歌子:“主父阿罗诃高居九重光明天;”“慈爱世人下降移鼠大圣本生福报绵泽。”

        “唯主父阿罗诃、真子弥施诃和真灵净风王,三圣归一。”因此,本来就在路上耽搁晚了的马车,很快被拥堵在东市内,蛛网密布街道上的人潮中,只能像是龟速一般的走走停停,向前挪动着。

        然而,一处有些突兀的建筑以及其中的摆设,让江畋不由“咦”了一声;因为那是一处门庭若市的院落,一边摆满了泥色尚且新鲜的筒状围炉,一边则是层层叠叠的搁架上,密密麻麻的黑色煤球。

        “这应当是东宫近年新置办的产业;也是当下最好发卖的营生之一。”女孩儿却是相当熟稔的解释道:“按照先生提供的那些矿脉图录,在延州响水川挖出的上好石炭,经由泾水放流直达长安。”

        “然后,经由东渭桥外的煤场,用水碓研磨洗滤之后,就可以支撑精炼的蜂窝煤球;在搭配铁皮泥膛的炉具,可以持续焚烧发热上数个时辰,无需额外照看和添柴,也没什么熏人的浓烟和炭气。”

        “因此,如今广受民间欢喜和好评,堪称供不应求。就连去年东宫内属,也纷纷改用此物取暖了;还有人因为不听劝告,怕冷嫌寒私自封闭门窗,若不是阿母巡查时发现的早,就差点丢了性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