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说着,一位年迈的村民缓缓走来,他佝偻着背,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二位公子,老朽有个不情之请。”他颤巍巍地说道。

        朱瀚连忙上前扶住老人,温和地问道:“老人家,您请说,我们定当尽力相助。”

        老人犹豫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老朽家中有个孙子,自幼聪明伶俐,却因家境贫寒,无法上学堂。老朽斗胆请求,二位公子能否帮忙引荐,让他有机会读书识字?”

        朱瀚闻言,心中一酸。“老人家,您放心,我们定会向陛下禀报此事,争取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同时,我们也会尽力寻找资助,帮助您的孙子入学。”

        老人听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鞠躬:“多谢二位公子,多谢朝廷的大恩大德!老朽代表全村的孩子,给您磕头了!”

        朱瀚连忙扶住老人,诚恳地说:“老人家,您不必如此。我们是大明的子民,为百姓谋福祉,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这时,茶馆内走出一位中年妇人,她手中提着一只竹篮,里面装满了自家种的蔬菜。“二位公子,听说你们是来帮我们的,我特地摘了些新鲜蔬菜,请你们一定要收下。”

        朱瀚微笑着接过竹篮,感激地说:“大嫂,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些蔬菜您还是留着自家吃吧,我们此行带了足够的干粮。”

        妇人摇了摇头,坚持道:“公子,你们远道而来,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怎么能没有一点表示呢?这些蔬菜虽不值钱,却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