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到同窗的眼神,崔琅也隐隐意识到自己这叫他人无路可走的举动不太仗义,遂心思一转,提议道:“师父方才说了,打马球讲求个热闹,那不如咱们便结它个击鞠社,你们觉得如何?”
胡焕连忙点头:“这个好!”
还好崔六郎总算还有些良知,好歹愿意给他们个社友的名分。
昔致远一向好脾气,面对这些提议,他一概笑着点头,并看向常岁宁:“常娘子有意结社之事吗?”
他十二岁即来了大盛游学,对大盛的语言风俗皆了解颇深,自也知时下结社之风甚行,单是他们国子监内便有大大小小数十个。
所谓结社,或以书社、诗社、蹴鞠社等来做区分,再或是聚集一些脾性相投者结社互娱,不局限于某一种明确的活动喜好。
凡结社者,人数上虽无明言约束,但为保证紧密性,人数通常不会太多,往往至多不超过二十人。
国子监内最有名的寻梅诗社,便仅九人而已,且向来不轻易接纳新人,社规严苛,成社者是那位才名在外的宋显宋举人。
若谁人能进这寻梅诗社,于国子监内乃至京师之中,都是一桩极添光之事。
对上崔琅和胡焕热切的眸子,常岁宁点了头:“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