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武艺传承,还有对军中制度,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了解,完全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的底蕴和资粮。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族学培养的人才通过武举相当轻松。
就算武举加大难度,对於族学学生而言,也算不得什麽。
他们不仅自身武艺不俗,而且早早就熟悉了军中制度,一旦考上武举进入军中,很快就能站稳脚跟。
也就是此时大乾没有多少战事,可供军中好汉迅速晋升,不然通过血与火的考验,怕是此时已经有走武路的族学学生,在战争中冒头崛起。
但经过好几年的人才输送,此时在京营以及边军底层,有不少族学出身的武官。
别看他们的品级不高,可数量一旦多起来,也是一GU不小力量。
等到时间一长,总有佼佼者冒头崛起。
有宁荣二府的招牌,起码这些进入军中的族学学生,不会受到那些不好事情的侵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京城贾氏族学的不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