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老师们听了,不由地欢喜于太子的成长变化。
这次讲学,比以往更成功。最后要结束的时候,太子来一段情真意切的总结发言。
“每次孤念书,念到一段特别的,就想起儿时,皇父给孤讲到这一段时对孤的谆谆教诲,本义是什么、微言大义何在。皇父言《论语》《中庸》几本书,论性格、命理、人生精微处,无以复加。当细细玩味,温故知新,竭尽人事以合天意,方为不负所学,不可以讲完之后就忽略了。”
这番话,要所有人感佩太子的孝道,天家父子浓浓的父子亲情,齐声喝彩。
这一天的讲学堪称完美。老师们十分庆幸在自己的晚年中,竟然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太子,这样一个超越历代前贤的完美学生。
一睹少年皇储的风采,亲眼见证太子的成长,所有人都激动。
王剡、汤斌等人满面春风,十分兴奋地来到乾清门外,陈述了太子早晨之时向众老师们郑重提出的尊师、赐坐之礼,恭请侍卫转奏皇帝,表示老师们敬重太子,不能接受太子的不世礼遇:“叩请皇帝亲下谕旨,继续按照宫中旧例,师生行礼之后,老师们仍旧站立进讲。”
康熙正心情大好,听到老师们守着君臣礼仪,更高兴,当下就传进来说说话儿,并传谕旨:“皇太子嘉向典学,尔等勿阻其意。况赐坐进讲,古礼有之,著即遵行。”
“皇上,万万使不得啊。”王剡、汤斌等人听后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是,他们身为臣子,仍然坚决表示不敢承受这般礼遇,也不敢接受这份特殊隆恩,并再三恳请皇上收回太子的意旨:笑话,皇上几次敲打他们端着老师的架子,他们可不敢忘。
康熙因为他们的表现备感欣慰,自觉太子长大了不需要再顾虑良多,这次是真的尊重老师了,金口玉言:“以后老师们和太子讲学,在讲课前向太子行礼,然后,依照太子的意愿,可以坐下讲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