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门阀士族的形成
汉武帝时,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官学之正宗,学习儒家经典者,可以仕宦为官。
这一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此後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不过,这一政策也造就了「士族」的形成,成为官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
士族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书籍流传不广,具备培育子弟读书的能力者,主要为官宦之家,一方面培育子弟读书入仕,另一方面在官场上也有众多的门生故吏,为其子弟在官场上的发展建立人脉,於是形成了累世官宦之家。
地方上的富商巨贾等豪族,透过经营商业、兼并土地以累积财富,得以培植其子弟读书入仕,并将其家族「士族化」。於是读书仕进之路,为社会上的官宦富豪之家所垄断,一般平民透过读书而仕进者,实为少数。官宦富豪之家的子弟入仕後,又可继续培育其下一代读书求仕,於是形成了累世官宦、累世经学的世家门第。
东汉的士族
刘秀建立东汉,多依靠士族之力,因此东汉对於西汉以来士族所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也缺乏彻底解决的能力。
而士族透过培育子弟读书,可以入仕为官,形成累世官宦的门阀之家。
东汉时期,选举官吏的察举制度已经以门阀为重,非门阀士族出身者,难以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这种情形,使得士族与平民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深。而东汉时期士族为了证明自己出身门阀,也特别重视家族族谱,谱牒之学在东汉大为兴盛,与门阀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