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之前林青峰找林山商量他名下的这一百亩田税,林山家虽然没有田地,但每年的人头税还是得交的。成年男子按一人十亩地的税收来算,女人和哥儿都按每人五亩地来算。林家这几口人,一年得交四十亩地的粮税。
如今有了林青峰的免税额度,林山家以后的人头税便可以省了。剩下的六十亩田税,林山给田大家挂了三十亩,给村长家挂了二十亩,又给一个村里之前帮助过林家的老人挂了十亩。
和这几家人商议好之后,就由村长带着村里的田地册和林青峰一起去了县衙登记。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平阳村的其他人,村里的其他人——尤其是家里田地多的人们,都羡慕极了,林青峰名下的那一百亩的免税。
但谁让林家有本事呢?出了他们村的第一个秀才。
这几年各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手里也渐渐有了余钱。有的人看着这一百亩免税的田地眼馋,也开始考虑着是不是要把自家的小孩送去读书,这一旦考上,一大家子的田地就不用愁了。
村里也不是没有想找林家要免税田地的人,只是林家动作太快,林青峰和林山商议好之后的第二天,就找到他们几家将免税的田分了出去。
一些后来得到消息的村民们只能默默的羡慕着,后悔没有早日同林家交好。这会儿听说了林家要搬去镇上的消息,也不知是谁先传出来的,都说林山家的以后要把户籍转去镇上了,不是他们平阳村的人了。
村长听说此事之后,找了村里的几位德高望重的叔公一块,同村里人强调,林家搬去镇上是为了咱们村的林秀才去官学念书,他们家的户籍还是落在平阳村,莫要因为一己私利就去排挤咱们村唯一的秀才。
村长还拿林青峰作为例子,“你们各家就不想家里也出一个像林秀才这样的娃儿光宗耀祖吗?若是有也想送家里孩子去读书的,虽然林秀才在官学念书,没有时间收弟子,但只要他是咱们平阳村的人,就可以去找林秀才指导指导咱们村的娃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