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还好,只是有些发烧,还不咳嗽。”
孙大夫又问了几句常见的症状,得了回答后就沉吟了一下,提笔写了两张药方,“和他们一样给你开两张方子,若是不咳嗽里面那份小包装的药就不加了。”
林山点头,“多谢孙大夫,这药多少钱?”
“一副四十文,两副一共八十文。若是不咳嗽的话,拿过来退,我也一样给你一份退五文钱。”
林山再次谢过孙大夫,拿着方子到一旁等抓药了。虽然孙大夫常说用不上的话可以拿过来退,但古时生活条件差,哪怕是抓了风寒药,也不一定能吃好。
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家里的住宿条件差,冬日里若是炭火烧的不够,哪怕吃药了也受不住天冷。还有的就是因为不同的症状,用的药方也不同。
孙大夫住在村里来看病的都是周围这几个村子里的贫苦人家,付不起出诊的诊金,又不能顶着风雪将家里人拖过来,不是很严重时就拖家里的家人描述一下症状,找孙大夫开药。
这样开出来的药方,没经过诊脉,有时也会有不对症的情况发生,但现在的医疗条件就局限于此,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等前面人抓药的过程中,林青峰将孙大夫开的药方要过来看了一下,里面几味药是林青峰认识的:桂枝、生姜、甘草等。
正看着,外面匆匆跑进来几个人,架着一个中年汉子。那汉子脸色发白,额上直冒冷汗,有些汗珠经外面的冷风一吹,已凝结成冰粒挂在头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