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峰将自己昨日写的字拿出来,又拿出那天在镇上买的经文句集注,“我尚还不知从何处看起,只是那天在镇上买了这本书,只略略地看了一些。”
于秀才先是接过他写的大字,这上面抄了一句“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之正也。”,旁边用稍小一号的字体写了一些他对于这句话的简单理解。
于秀才大致看了一下,林青峰的解释并无什么不对之处,写出来的字体也苍劲有力,隐隐给人一种锋锐之感。
于秀才叹道,“你果真不是常人能比的,我在十六岁的年纪,是写不出这样的字的。”
表面上是夸写的字,实际上是在赞叹林青峰的学识。若他并没有失忆,一定是哪个大家族里捧在手心的小辈吧。
林青峰接了这个夸奖,略有心虚:你想多了,我十六岁也写不出来。
于秀才压下这张纸,“你原来的身份暂时找不回来,若要参加科举,就得重新从童生试开始参加。”
“童生试在每年的二月份,离现在还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年后县衙就会张贴童生试的公告,你到时候去礼房报名即可。”
“报名时需要填‘亲供’,还需要禀生的证明,你的户籍如今是落在林家,只填他们家的就好。证明的话,你报名前来找我一次,我将证明写给你。”
其他的参加童生考试的人大多是由夫子提供,证明所言情况属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