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力不彰显,全白费!
难怪最後秦王灭六国,王贲伐魏,决h河水淹当时的魏国都城大梁。
这一切,与魏国是否“合纵连横”没有关系,而在“逐利C戈”时就已经注定了。
这一点的确是真知灼见——
只不过嘛,这是孟子亚圣老人家的观点,并非邓良自己思考出来的。
而且,这首诗也很明显看得出来邓良受到《孟子见梁惠王》的影响,把纵横家的那些东西不放在眼中,而是要靠儒家的仁义,也就是孟子在「上下争利,国则危矣」後面说的「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
还真是王道的写法啊!
只不过呢,SaO年,现实世界并不是光讲仁义就可以天下太平的,你这个年龄这麽写,我只能说你思想还很幼稚。
陈成感慨着,但是不谈思想,光是从诗的本身来看,四平八稳,中间两幅对联也能显现一定的功底,可以说已经十分不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