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侯四年素与韩有仇的魏国,起兵伐韩,包围宅阳(今郑州市北)。面对魏国的强势,昭侯只得召集重臣商议,然皆束手无策。

        危急关头,曾经的‘郑之贱臣’申不害站了出来,他劝韩昭侯此刻应审时度势,对魏国示弱,随后再联合鲁、宋等小国去朝见魏王。

        魏惠王本就自大骄狂,见韩国此举果然十分高兴,遂下令撤兵。

        申不害为韩相之时,主张变法改革,内修国政,外应诸侯,使韩国的国力一度到达了巅峰。后书记载“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自此韩国成为了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然韩昭侯晚年,再次重蹈先辈覆辙,他听从佞臣谗言与魏国争雄,但五战五败,韩国国力大损,自此只能苟安一方。

        八年前韩昭侯郁郁而终,韩国公子康在国力颓废之际登上韩侯之位。

        韩侯康自继位以来,忍辱负重,对内休养生息,对外结盟赵国,示好楚国、秦国。

        韩国在他的带领下近些年国力亦是有所回升。

        如今赵侯语薨,五国会葬图谋不轨。赵国此时谴使而来,请求韩国能屯兵魏、秦边境对秦、魏两国施以压力。

        韩侯康知晓其中的利害,遂召集诸臣共同商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