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转眼之间就到了年底,方兴这些日子很忙碌,也很充实,有时在天积电和大家弄着芯片,有时也会坐飞机去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访问,有时候会召开一些企业家歌唱大会进行一些经济上的指导工作,不过他大部分时间还是留在天津,因为他想亲眼看到天津第一块自主的芯片诞生。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块芯片并非是完全由天津自主制造出来的,因为主要的设备与技术支持依旧是英特尔,芯片的生产线都是英特尔与肖克利实验室的,只是这套生产线内部的过七成以上的零部件都升级换代了,尤其是光刻机,光源采用了天津国家科学院最先进的分子激光仪器。
王兆振与王兆振他们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他的帮助下天积电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建造的度大大加快。
1952年12月份中旬的一天,由天津改造的晶圆生产线终於拧上了最後一颗螺丝,这预示着天津芯片第一期工程到了一个收尾阶段。
这套晶圆生产线外观与之前差不多,但内部的零件已经完全不同了,五成以上的零部件全部变成了国产。
零部件国产化,这是国家制造业必须要走的一步,如大众车一样,这个过程很艰难,但必须要实现。
芯片所需的零部件也是如此,要想达到英特尔公司那种先进的标准,不是提升某一条生产线的问题,而是提升整个产业系统的问题,就如一辆汽车,你要想达到进口车的技术指标,那就得从最小的零件做起。
天津的制造业要想达到西方达国家如今的水平,在国家重点支持,工人们兢兢业业的环境下也得二三十年时间才有可能,这是由双方之间的差距决定的,两者的技术至少差了三代,每一代都得花上七八年的时间攻克,不是你想追就追的问题。
即便是天津大学如今做的事情,也只是要缩短和世界顶尖机床水平的距离,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美国现在把最先进的技术送给天津,就是方兴也得抓瞎,因为这些技术已经过了他所掌握的知识范畴,没有相应的知识做支撑,你就是真正的神仙转世也没用。
同制造业相b,国家的电子产业就好多了,如果要划分当前世界电子产业的展形势,最新一代还是在美国,以英特尔公司为代表的芯片是最先进一代的集中T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