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抢救民国 >
        新上台的中右政府在对危机企业进行大规模挽救无效後,只好将全部造船企业和大部分钢铁企业实行国有化,其执政数年间国有化规模甚至超过了连续执政44年的社民党。

        为了兑现其大选诺言,新上台的政府不顾客观情况继续改善社会福利,结果在生产发展停滞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总开支由1974年的618亿克朗(GDP之24.2%)猛增至1982年的2076.5亿克朗(GDP之33.1%),使问题越积越多。

        当政府试图通过削减福利来解决问题时,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在民众抗议的浪cHa0中下台了,使社会民主党得以重新上台执政。

        1991年,当时执政的瑞典社民党政府,深感社会福利过於优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於是痛下决心,不顾工会的强烈反对,决定对现行的福利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但没想到这一改革导致房地产、GU票价格急剧下跌,各大银行和信贷机构随之纷纷陷入危机,社民党因此在大选中失利并再次下野。

        这次大选失利迫使社民党再次进行反思。

        1994年社民党重新上台後提出,在任期内消灭财政赤字是其首要政策目标。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後,一方面,由於社民党的社会政策失去弹X,过於迷信其过去的成功经验,否认其现行政策的缺陷,使其社会政策越来越僵y,总T上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社民党官僚化倾向严重。长期处於执政党地位使社民党滋生了一种优越感,久而久之出现了官僚化现象。

        2004年南亚海啸发生时,政府没有及时作出回应,致使500多瑞典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这些事件似乎表明社民党已成了疲乏、老化与的政治巨头,不再有以往的活力与成功,导致该党在2006年的大选失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