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认为这样的密集编队覆盖的观察角最大最适合空战……铁三角嘛,只要每个飞机员都注意并警惕自己负责的那一块,就可以完美的发现并解决从各方向靠近的敌人。
但其实这只是英国人一拍脑袋的想法,就像他们想出“步兵坦克”一样。甚至因为英国人的传统与保守,即便在实战中证明这种队形并不适合空战,但英国空军却始终不愿纠正错误。
实战的结果与想像的恰好相反:因为队形过於密集,僚机飞行员必须飞得十分小心,其主要JiNg力都放在与长机保持编队距离上,无暇注意後方。当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联军长机得加倍小心,必须花在空战中足以定胜负的数秒钟时间提示僚机作准备。因为以如此近的间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
而长机则以为後方有僚机保护,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共军战斗机咬住开火,联军才发现後面有尾巴甚至僚机都已经被击落了,但发现时已经太迟了。
共军原本也采用这种“V”形编队。
但一方面因为战机数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於是逐渐形成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字横队编队方法。
结果共军人发现这种一字横队远b“V”字三机编队更机动灵活,於是毫不犹豫的就使用了双机编队。
这一来,共军在空中就大展神威了,在一阵阵战机的呼啸和机枪声中,一架接着一架的联合战机冒着黑烟带着怪啸从天空直坠下来。
这是很多共军士兵第一次以第三者的身份近距离的观看空战……实际上他们也不能算第三者,只是此时的他们已经把生命完全托付给空军了,空军打赢,他们基本就能赢下这一战,空军打输,那麽在这麽空旷的一片战场上,数千架战机遮天蔽日的,完全跑不了。
在普通士兵的眼里,空战就像是一堆在天空中乱飞的风筝,时不时的有几个因为损坏或是缠住了就掉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