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能挺得住“罪在当代”的后果,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最终的利在春秋了。
但李世民不同。
虽然现在的局势可能比起隋末乱世初起的时候好不了多少,但区别在于李世民还是主动的,而且也愿意去做,这就导致百姓们其实对朝廷的怨言没有对杨广的那么重。
相反,当五姓七望用处了那所谓的经济战争的策略之后,百姓们不满的情绪算是找到了宣泄点。
从最开始的粮价之争到现在的赈灾粮被抢,姜云志连着用了两次舆论攻势,五姓七望虽然不能说是苦不堪言,但却也没有多好受。
最后,五姓七望索性祭出了一个大杀器:降佃租。
不是之前平抑已经上涨的佃租,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再次下调佃租。
在五姓七望动手之前,大唐的地主们一般都会收取租户们三到六成的佃租,也就是说无论是丰收还是亏损,你每年都要把地里收获的三到六成上缴给地主。
而且说是三到六成,实际上这只是上限跟下限而已,绝大部分的地主都把佃租定在了六成,他们不是不管佃户的死活,毕竟若是佃户都饿死了谁还来种他们的地?
为什么之前五姓七望涨佃租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那是因为六成就可以说是一个极限值,除非是那种水土极好的地方,不然的话交完六成的佃租后就基本没有剩下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