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既已决定告老归乡,也就去了私心。
杨国昌默然片刻,说道:“但贾子玉年纪轻轻,如按着这般势头,以后势必成为权臣,少年封侯,纵观青史未曾有也,老臣为圣上忧惧。”
既然如卫霍,那就如卫霍一样,英年早逝,这样于国于家才是社稷良臣。
所以,为了大汉,待辽东平定,贾子玉当死!
那样于大汉社稷才是一桩幸事。
崇平帝面色不变,问道:“朕有何忧?”
这样的言论,他已经听了不知多少次,可以说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
杨国昌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圣上虽有囊括四海之心,中兴社稷之志,但毕竟将迈知天命之年,老臣请圣上为后继之君计,不得不防,贾子玉大奸似忠,臣恐桓赵之事未远。”
崇平帝面色微顿,目中闪烁了下,说道:“杨卿多虑了,我大汉立国之正,远迈前代,天下士林归心,亿兆黎民仰望,况有异姓为王,与国同戚,纵观青史都罕有如此厚待功臣,贾子玉赤子之心,如真有那等悖逆之举,则人神共弃,杨卿无须担忧。”
杨国昌闻听此言,也不再相劝,说道:“圣上为英明之主,老臣不须多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