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卿郭永昌,当日工部侍郎出缺儿,其品行就为朝臣诟病,如今也算旧事重提。
崇平帝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郭永昌,道:「郭卿向无地方任职经历,如是历练磨勘,为一省布政使倒无不可,只是河南方经离乱,亟需治事能吏经略安抚,」
暂不用郭永昌其人,只因其为浙人,又无异才,而放眼望去,满朝文武皆是浙人。这时,从科道班列中出来一人,分明是礼科都给事中胡翼,拱手道:「圣上,臣以为大乱之后当有大治,以仁厚宽宏之长者镇抚河南,施以仁政,教化抚育,故臣以为国子监祭酒刘瑜中于士林颇有贤名,可代天牧守,巡抚河南。」
随着胡翼开口,之后,又是其他掌科掌道,对名单之上的人选品头论足,而当事人出于避嫌考虑,也不会当场反驳,造成当廷陷入不太好看争论。
贾珩在下房听着齐浙两党的唇枪舌剑,反正对齐浙两党的争执也有了一些了然。
天子越是想搞权术平衡,越是促进党争激烈,但完全不注重地域以及出身选官任人,又会面临新的问题。
这是崇平一朝的政治痼疾,也是近乎一道无解的政治难题。
之后,就是科道对每个人选的议论,当然说什么的都有,从官声、才干、品行.....甚至眷属之家风都有议论,引经据典。
贾珩听得昏昏欲睡,但天子却是时而思索,时而点头,时而皱眉,虽不至如好声音导师表情丰富,但也将一位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的明君形象示于群臣。
等科道广发议论以后,开始进入三品以上官员的议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