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经过先前连番打击,杨国昌的威望逐渐不足以压住同僚。

        见两人有剑拔弩张之势,韩癀打了个圆场,笑了笑道:“杨阁老,如今贾子钰又不在朝堂议论人事迁转,也谈不上什麽瓜李之嫌,况杨阁老这般揣测,捕风捉影,毫无根据,如今御前争执,也有失T统。”

        这就是Y测测说杨国昌有失T统,哪还有首辅的样子?

        韩癀说着,不待杨国昌出言,躬身,向崇平帝拱手道:“圣上,臣以为工部方历大变,起码当寻一位熟稔本部事务的官吏迁任,秦业先前碍於科甲出身,沉沦下吏多年而不得大用,然近三十年,秦业人如其名,勤勉任事,於本部事兢兢业业,圣上宽宏雅量,选贤举能向来量才录用,不拘一格,臣以为秦业可为工部侍郎,还请圣上不以秦业出身,监纳臣言。”

        而在这时候,秦业升任部堂几是大势已成,不如顺水推舟,卖贾子钰一个人情,让其岳丈秦业接掌工部,反正天子的心意是不在齐浙两党之上。

        至於科举出身这个东西,重要也不重要,如不少监生、举人也有位封疆大吏者,虽然少也不是没有。

        韩癀进奏之言一出,刑部尚书赵默眸光闪烁,同样手持象牙笏板,道:“臣,也以为工部当拣选一位积年老吏襄理部务,既秦业为官数十载,克勤克俭,於部务从无疏漏,臣以为应由秦业接掌工部事务,并无不妥。”

        两位阁臣赞成,再加上先前的工部尚书、都察院总宪两位重臣的赞成,一下子就形成了某种浩浩荡荡、不可抵挡的大势。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