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间过马,乌飞兔走。

        崇平十四年的小年,就以薛蟠被送往大理寺挨打,以及宁国府家族庆宴中飞快流逝。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薛蟠桉发,并没有在荣宁二府引起哪怕一点儿风波,哪怕是贾母,也只是唏嘘感叹了一阵,不管什么情绪、看法也好,在“人命关天”四个大字下,都偃旗息鼓起来。

        至于贾珩的“大义灭亲”,因为薛蟠并未丢掉性命,倒没说什么六亲不认?

        因为,杀人偿命这种观念,还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的。

        既然没死,那珩大爷已经尽了力。

        再说,前不久刚刚帮了薛家,又是派兵搜山,又是帮着查账,又是求宫里恩典保住皇商差事,这都是前后脚儿,几天前的事儿,怎么能说是一点儿不顾情面呢?

        只能说,薛蟠作的祸太大。

        这大抵就是宁荣二府的主流舆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