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贾珩派人抄检、计点财货,先是拿出一成垫发了拖欠两个月的饷银,又一成用来安置新募的流民之兵,再抽出半成用来抚恤果勇营麾下的伤亡士卒。

        此外,打算拿出半成,在凯旋回京前,于华阴城外,办一次表彰大会,对有功将校以及士卒予以奖赏。

        至于贾珩也好,还有下面的游击将军以上的将领,尽职本分,反而一两银子都没有分。

        一来,自是不能那边儿刚刚吃了空额还没有秋后算账,就给予赏银。

        二来,收买这些中高阶将校,没有三五千两,能拿得出手?这样一来,投入成本就大了。

        说来有趣,在这种特定场景下,这些游击、参将,大多数没有……统战价值。

        反之,将节省下来的银子,七八两、三五两地,发给低阶将校以及兵卒,尽收军心。

        自此之后,果勇营军心所望,如臂使指。

        下层兵卒的风评,大致就是,贾云麾这人能处,军纪严归严,但有好处是真给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