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抄了赖家家资,得银数十万两不错,但那笔银子是宁府十余年的公中银两,他也可以支取,但没有这笔银子用着理直气壮。

        见贾珩目光闪烁,似有欣然之色,晋阳长公主轻笑了下,心底竟也涌出一股没来由的欢喜,虽她要分出一半之利,但钱多钱少对她,其实也无多大区别。

        想了想,轻声道:“这本书当是翰墨斋创号以来十余年间,最为好卖的一部话本了,翰墨斋在金陵、江浙尚有分号,其余省域未有分号。”

        这时代,想要贩书得利,一个是京城文教发达、达官显贵众多,谓之京华,而另外一个是金陵省、江浙等东南三省,中小地主、士绅商贾众多,几乎家家户户有藏书的习惯。

        哪怕不买四书五经,总是会看的额。

        贾珩道:“有此已是意外之喜,倒不好再得陇望蜀。”

        晋阳长公主点了点头,笑了笑道:“以子钰的才智,纵不为官,哪怕是写书,想来也能富甲一方。”

        贾珩摇了摇头,道:“如非遇到殿下,能出售得一千两,就已了不得了。”

        除了晋阳长公主外,也没有几个书商愿意给他这般公道的价格了。

        而彼时,他无官无职,更是没有多少议价之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