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迁笑道:“也不是哥哥说你,和那贾蓉每日厮混,还不若在军中谋个差事,也不辱没了兄弟一身武艺。”

        蔡权也是附和道:“是啊,兄弟,这年景一天b一天难过,总要寻个营生才好,方今九边正是用人之时,以贤弟的胆识、能为,将来混个差事,出人头地,再讨上一房媳妇,封妻廕子,岂不美哉?”

        他之所以撺掇着贾珩从军,也有一点儿私心,贾家子弟从军在他手下为小校,怎麽的也要受贾家在军中残余旧部的瞩目,哪怕资源漏得一星半点,也够他仕途之上受用不尽。

        贾珩叹了一口气,说道:“去军中为一小卒,刀枪拼杀,重现先荣宁二公之荣光,也是珩平生所愿,然而……”

        他读国史,知九边也是效前明而设,经太祖太宗两代皇帝奋武扬威,勉强将草原之胡患阻挡於九边镇外。

        然後百年倏过,随着国朝承平日久,文恬武嬉,九边之外的草原部族渐渐恢复过来元气,此消彼长之下,关外之地逐渐失守,几十年前,辽东更是崛起了nV真人,建立大金朝,每到秋高马肥,就会领兵犯边。

        “不瞒蔡兄,弟意由科举入仕。”

        国朝承平日久,文官集团膨胀,已有以文御武之相,尤其今上,虽自即位以来,雄心壮志,想要平定边患以及流寇之乱,内阁都换了两茬儿,但对文臣借重,仍不减分毫。

        想那贾雨村同样是文人出身,最後得贾家之助,竟得授兵部大司马(尚书)之职,就是沾了两榜进士这块儿金字招牌的光。

        蔡权惊讶道:“科举属实正途,不意贾兄真有如此之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