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绢工厂在抽丝,编织绫绢的时候,要蒸去蚕丝上面的蚕胶。这个时候的绢,是不能用来写字画画的,因为它吸墨滋水太厉害,书画家为了画画,就会在绢面加胶加矾,绢就变成了类似熟宣那样不透水的矾绢。

        这几张绢类比较特殊,没有加矾,当时的老师傅为了让绢面平整,就在绢的背后刷浆糊,又用蚕茧纸拖裱。”

        沈瑜仔细看看丝绢的细节,因为裱糊仔细,丝绢的经纬不乱,整体的厚度均匀,作为托纸的蚕茧纸是半透明状态,比丝绢略大,当于一张大纸,托着一张小的丝绢。

        他看过丝绢的氧化程度之后,对何年问道:“何老师,我看这个丝绢的托裱时间,应该不到三十年。”

        何年点头:“小沈眼力不错。我们是十年前收到的这些丝绢,一直就没卖出去。当时收这个的时候,是一位装裱师父,从松鹤斋带回来的。”

        沈瑜想了想,为了有备无患也可以买下来,于是问到:“这种绢多少钱一张?”

        何年说呃:“绢的尺寸是30厘米*60厘米,80元一张。”

        沈瑜将八张绢全部定下来。

        何年看沈瑜这么痛快,当即让胡云霞找来了一个专门包装宣纸的帆布包,帮他细细的将纸卷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