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有了收获,忍不住想卖弄一二,“这尊铜像应该叫做----铜错金老子像,我个人判断,这应该是清朝的作品。另外,尊铜像上有款识。”

        他用手指出落款的位置,大伙儿定睛观瞧,果然有一个“石叟”款。

        离得近的几个人看的啧啧称奇。董明董老板甚至拿出了放大镜,凑近了仔细看。

        几位鉴定师听到陈老师解释铜像款识,先后面露犹豫神色。最终,于老师先问了出来:“陈老师。这石叟的款识,我记得应该是明朝的一位工艺大师。你怎么看是清朝的呢?”

        陈老师说道:“几位老哥博闻强记。石叟是明晚期最为著名的冶炼专家和艺术雕塑大师。他继承了传统的铸铜工艺,熟练掌握铜嵌银丝工艺,善制嵌银铜器,使铜器制作艺术焕发光彩。不过,石叟的技艺没有人传承,故其作品珍贵稀少。

        因为有人喜欢他的作品,所以,清代有人仿造其作品,也用“石叟”款识。

        清早期“石叟”铜器做工规整,精致典雅。此件老子整器光泽内敛而不失华丽,线条勾勒自然流畅,造型端庄亦颇具趣味,符合那个时期的工艺特点。”

        一番话,说的众人频频点头。

        陈上尚赞叹:“佩服!我陪着几位老师在公园看东西。就那么一会儿的时间,陈老师就看出了这么多。我们几个在滨海待了这么久,会前山公园也去过,就是没发现这宝贝。”

        这时,王问说道:“这也许就是灯下黑,我们住在滨海,也没发现这些东西。”

        陈老师摆了摆手,“大伙儿谬赞赞了。这东西,还真不是大家疏忽。我买了之后,向摊主问过东西的来历。摊主收来铜像的时间也不长,是从一家老宅子里买来的。不过,本地的老宅子多是老洋房或者老别墅。听摊主说,有个房主要卖房,他就去收旧货,收来的这尊铜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