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手头的一张白纸上,很快就写满了的人名与职务。

        不查不知道,居然有100多名逊清遗老,先后来到滨海蛰居,其中,身份显赫者不乏其人。

        他数了数,查到的人物中,仅副大臣(侍郎)以上者就有20多人,像恭亲王溥伟、内阁协理徐世昌、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军机大臣吴郁生、铁路大臣吕海寰、法部侍郎王垿、京师大学堂监督刘廷琛、两江总督(曾任山东巡抚)周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云贵总督李经羲、两广总督岑春煊等,至于各府、州、县级官员,更是不胜枚举。

        沈瑜把历史中的人,与中的人物,一一对应起来,能够明确身份的人物,大概有十五人。

        他倒吸了一口气。

        这些人个个身价不菲,他们在滨海留下了多少文物,恐怕很难计算。在联想到手头的任务,对后面要做的事情,更加期待。

        他查阅资料,把这些遗老旧居所在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

        第二天一早,沈瑜背着画箱来到了守成路。

        按照城市志记载,第一个来到滨海的清朝遗老,应该是那桐。

        他很快找到了那桐的旧居。这栋老建筑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一间老字号的钟表眼镜商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