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淮并不只是来告诉薛瑜她将多一位老师的,他带来了皇帝的旨意。临近年底,藩王返京,薛瑜在东荆的停留时间进入了倒计时。

        冬季的到来,让白露商街从交易枢纽逐渐转向了工作分发和材料收集场地,商业活动进入了淡季。而火热的冬耕在抢着时间完成了翻地与播种等任务后,后续的培育都相对轻松得多。县中的学习则进入了冬假期间,整个郡里的人迹活动,得到开春才会变得频繁起来。

        江乐山作为王府长史,挑起了东荆上下的政务担子,是断断离不开的。而流珠就算不考虑商街,也有农科院的事。伍戈和方锦湖一南一北守着为东荆做了缓冲的荆州,忙碌程度就更别说了。紧锣密鼓的收拾行囊和项目收尾中,作为核心的薛瑜反倒是最闲的一个。

        “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你们能继续做事,而不是离开我什么都做不了。”

        薛瑜摊摊手,对东荆活动告一段落,得带着阶段性汇报回京这件事适应良好。

        东荆的各项事务都开了个头,不断埋线和修理东荆士绅后,以税收的解决为节点,她也不再需要长时间关注着东荆的运转,这正是她所期待的。

        老实说,之前去搞研究项目和读书练武,面对忙得只差脚不沾地的王府文臣,她总觉得自己像是忙里偷闲的摸鱼达人。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走上正轨、大部分事务有了先例参照、新的官员班底思维是通过策论摸排过的,基本可以放心放手,这叫做合理分配工作。

        流珠幽幽看了她一眼,“殿下想一个人回去?”

        “呃……”

        那怎么可能。作为试验场的东荆,光是那些汇报中需要和京中各部对接的事情,薛瑜就得抽调一些人出来。她迅速举手投降,“之前你带来的回京展示项目表在哪?我再确认一下。”

        薛瑜翻了翻表格,在最后添上了“榨油”这一项,嘱咐流珠催一下荆州的实验记录。往后看,她的目光在结尾处停了下来:“等等,寿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