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声不响的,苏禾远这是要搞大事。

        “苏师所做文章无可挑剔,学生正要回宫,这就送到陛下案上。”

        薛瑜没给扶着墙缓缓精神的苏禾远拒绝的机会,眼看内宫门开了,拎着两篇赋文就跑了。她可是知道苏禾远在文学上的挑剔的,这会儿让他拿回去,背地里还不知道要纠结到什么时候才送到皇帝那里,不如直接敲死,后面如何发、怎么发,就有别人来催苏禾远了。

        今日没有早朝,皇帝在演武场,打量薛瑜几眼发觉她一夜没睡,听完汇报的“修渠”和“求贤”两件事,什么都没让她插手,先赶了人去睡觉。

        龙江决堤的事在短短一天里传遍了京城,连国子监搞辩论的家伙们都有些提不起精神,想到天灾就在身边,一个比一个忧心忡忡。真算起来,齐国腹地平静尚不到百年,比起隔壁楚国,他们的生活或许差得远,但是比起黎国,不管怎么说,齐国好歹没那么乱啊!

        正难受着,从宫内雷厉风行送出来的邀贤令署了苏禾远的名,散到了众人手中。他们互相看看,或许……真的是时候送信回家,让看好的子弟上京来了。

        被赶回去睡觉的薛瑜一觉起来已经是下午,再去找皇帝,到了才知道,众筹修渠压根不需要她煽风点火,已经送到了各个要去勘察水况和修缮堤坝的工部官员手中。

        连出了政事堂的苏合都笑着对薛瑜念了一句,“堤坝乃百年之基业,恐愧对子孙,万不容失”,文章也就写得能看,比起花团锦绣或是锋锐过人的专业人士差远了的薛瑜面对自己计划书开头一句话,还能怎么样,只能僵着脸当做没听见。

        不管怎么说,不需要她操刀挨个去折腾各地士绅,也算是件好事。至于当初修路的时候废了多大功夫,薛瑜只能当做皇帝的磨炼,忘了吧。

        苏合见她不回,反倒说起了模拟沙盘的事,之前沙盘更多的是用在军中,薛瑜添了点水泥,竟是能复原三分山川河流模样,实乃工程利器。有了模拟地图勉强能对河流经过的各处有大概概念,勘探的时候也有点底气,到时候收集资料回来京中,选择更合适的新渠和堤坝位置,也好将钱粮用到刀刃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