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二十八,路上跑死了两匹马,赶在凌晨入了朝。整个常朝要议的其他事都被放到了一边,先论起了这场突然爆发的洪水。

        龙江自止戈关外一路流经齐黎楚三国,在楚国汇入海中,听到洪水的第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心里咯噔一声。虽说天灾可怖,但好在不是在齐国决堤,让人震惊之后生出几分庆幸来。

        尤其是看过自兵部送来的部分割据前留存下来的舆图,河道蜿蜒,齐国境内可是有不止一处堪比荆州险要的河道。春季涨水,夏秋暴雨焉知不会决堤?

        有了第一时间传回来的情报,被清理了几次的朝中虽说还有人只为自家打算,但一场常朝开下来,已经迅速敲定了启动固堤修堰的安排。

        别的不说,齐国应对天灾的款项每年都是准备齐全的,干旱蝗灾、雪灾、山崩,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有力的应对方法。早先多年不曾有决堤的灾害,国库为数不多的钱自然要留下来机动,如今只是需要在天灾来临之前做预防,敲定了方案后运转起来飞快。

        说着说着,乔尚书忍不住瞟了薛瑜一眼。

        不管是丰盈起来有余力安排其他事的国库,还是工部众口一词决定使用的修堤的水泥,都和襄王有关。若非有了这些,今□□上绝没有这样轻松的安排,光是讨论修建和钱粮都够人头秃的。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莫不是天要助齐?

        薛瑜没注意他的眼神,还在听后续安排,在点到自己的时候站起来表态。

        作为手下有鸣水工坊的将作少监,与工部的合作也不是第一次了。水泥虽然不能当修堤主材,但在巩固黏合上别有天分。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鸣水工坊要分一半水泥工坊的人出去,给各地修堤修堰打支援建分工坊,其他人也得放下手头的活,全力制造水泥。

        防范天灾需要水泥,边关刚搞起来的水泥修路修城也需要,要调就搞个大动作,一口气给边关的人也送到,以军事化要求就近建个作坊也免得运输了。只不过在作坊建起来之前,应急的材料还是得做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