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天铁丞的介绍和负责灌钢技术的铁匠的介绍,薛瑜对现有技术和已经成熟的苏钢法的对比了然于心,不管是炼焦还是炼铁,其实已经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技术有了雏形,往成熟去就是试错改革和时间的问题。她能做的就是拿着系统技术,推一把这个过程,让时间缩短。
起初是铁匠向这个“半懂不懂”的年轻人傲然介绍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之付出的技术,后来却被看过苏钢法方向,针对如今才刚刚起步的灌钢法化身十万个为什么的薛瑜问得发懵,张口结舌,一座仿佛带着光芒的大门在一问一答中轰然被砸开,他头晕目眩地跌了进去。
有时候一个绝妙的想法,能够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不可估量的,虽然大多都需要经过验证,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经验积累结合,铁匠像夏天吃了一块冰,或是冬天遇到了一个暖炉,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新的方向与现在使用的灌钢法差别。
千年的时光积累被突然跨越,各种奇妙的思路豁然洞开,铁匠懵了一阵,手忙脚乱地前去做实验了,走之前连声嘱咐自家学徒要好好照顾这位“小师父”。
薛瑜不动声色地将她刚刚的问题,也是灌钢法转向苏钢法进步的重要关键点写在纸上,铁匠想到的答案写在旁边,没想到的部分提出一部分设想来让铁匠慢慢验证,写满字的稿纸留在了灌钢高炉旁边。
组装好的风箱和高炉连在一起,乍看好像化学实验里连起来的几个试剂瓶,只是煤炭燃烧起来的热度不可小觑,看似笨拙的结构里藏着惊人的火焰。
抱着对薛瑜的信任,兵械坊几个匠人都并不担心结果,只有铁丞站在旁边抓耳挠腮,搜刮着脑海中的词汇,好及时安慰或是赞扬这位殿下。
拉动风箱,鼓风吹火,架着梯子站在高炉口的学徒等待着吩咐,一个手势后倒入煤炭和铁矿石,颜色艳丽的橙红铁水以一个惊人的速度从出口涌了出来,让还留着过去习惯的铁匠们差点手忙脚乱应付不来。
想着措辞的铁丞目瞪口呆,“天、天啊。”
这比他能想象得到的变化还要大,他忽然想起上传下达时有关风箱的隐晦提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