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激动的众人脸上的笑都停住了,他们茫然地望向薛瑜,像是瞬间失去了发声的能力,刚刚还吵闹着的场地中静下来,过了整整一刻钟,才有人颤着声音问道,“真、真的?”

        他们恍惚间想起,公田那边之前传过来的曲辕犁的消息。轻便、省力、干活灵巧,还只需一头牛。冬天哪家的日子都不容易过,他们手里留了钱,准备到开春播种前再去几人合买一架曲辕犁。如今想想说起曲辕犁的话,它好像就是三皇子派人走访了各处后,总结改造后的农具。

        之前他们还羡慕过,怎么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做活,别人就能冒出好点子?不仅得了赏,还留了名,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如今听着三殿下的话,脑中朦朦胧胧生出一个念头:原来,我们也可以的吗?

        薛瑜看着众人开始思考,先肯定地点了头,继续道,“耕种放牧,你们比我懂得多,要是之后出一本书,专门讲如何种地如何养牲口,还得靠你们这么多年的经验啊。”

        “出出出书?!”听着的众人已经不是震惊了,几乎要怀疑这位殿下在开玩笑。但放眼望过去,少年的神色是出乎意料的正经。

        她的神色告诉他们,她是真的觉得,种地也是一门值得尊重的技术。

        薛瑜见人们大多开始恍惚,鼓励尝试和总结经验也不急于一时,见好就收最后鼓励了几句,就让李麦带路离开。

        以鸣水县令江乐山和行宫宫丞李麦两人对公田和行宫内屯田两拨人的介绍看,除了本地人外,人口来源可谓天南海北,哪里都有,四处的习惯和窍门各不相同,在农学这种需要经验积累引发技术突破的科目上,适当的打破陈规交流经验,会加快变化的产生。到过年前,她在行宫还能待很久,正好能带着内外两拨人开始良性竞争。

        嗯,交流问答会可以准备起来,顺便带动工匠这边一起也不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