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西行,一路经过的州郡不少,最先被选走的是流民中的精壮青年劳力和还看得过去的女人,其次是工匠,再次是老农,最后是在孱弱的妇人、老人和孩子里选出勉强有些力气的,剩下的人短期内想要形成劳动力很难,真的干些重活很可能人就会死,不然来买人的高门不会不想要他们留下。
远处几人抬来了一桶新水,也有人背着竹筐回来,他们在旁边架起陶釜,杂七杂八的野菜和槐叶被掺在一起煮,从珍之重之揣着的一个布兜里取出一些豆子和粟米倒进水中,近五十多个流民一天的饭就形成了。吃不饱,吊着命罢了。
“那边的是县衙差役吧?”薛瑜拍拍渐渐停下哭泣的薛玥,将她放回地上,指了指新来的人。他们穿的青衣蒙着很重的灰土,若不是精气神与旁人不同,乍一看与普通百姓一模一样。
江乐山点头,“臣这几日在行宫随驾,县里全赖他们守着。”
“那我便不打扰县令了。”薛瑜望着那锅逐渐沸腾的汤,轻声道。她摸出二十两银子,递给江乐山,“算是我自己出的。要让他们做事,便做起来,稍微吃得饱些,也好多挨些日子。”
江乐山怔了怔,有些出乎意料。他看着神色淡淡的三皇子,感觉她与早上在兵械坊时似乎有了些变化,又好像还是那个人。
“臣告退。殿下若有需要,传信城门卒或县衙皆可。”江乐山的疑惑没有说出口,拱手告退。
薛瑜看着他的忙碌背影,唤来魏卫河和陈关,“去查一下,江乐山在鸣水县的名声,又做了些什么。稍后来鸣水湖附近寻我们。”千牛卫的能力,她还是信得过的,看之前方朔下药时的查案速度就知道了。
“是。”两人上马分别离开。
江乐山口中的行事是一面之词,鸣水县离行宫并不远,县城中的偶遇也可能是有意安排,她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认他是否可信。她需要一个在朝中的自己的人,并不依赖世家支持的那种。如果可以,曲辕犁将送他一场大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