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醉眼看向栈潜,指着他,说道,“知我者,卿也!”虽然酒醺,意态慷慨,回手取案边佩剑,抽出半截,曲指弹之,若表心志,又若壮志难酬,叹道,“但能报国,备死无憾矣。”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饮宴到二更乃散,卓膺等人辞去,刘备亦还寝室。
酒喝的不少,略作洗漱躺下,刚一着枕,刘备便沉沉睡去。睡到夜半,被一股凉意冰醒,刘备探手摸去,是他放在枕边的玉美人。不知为何,由此玉美人,刘备忽然想到了前些时,荀贞大老远地从徐州给关羽送来的那个美人。关羽和刘备相近,也是个不好色的,可是在得了那个什么秦宜禄之妻的美人后,却是出乎刘备的意料,表现出了十分喜爱,对之百般温存。
刘备慢慢的睁开眼睛,卧在床上,瞅着黑漆漆的天花板,躺了一会儿,翻身起来,披衣出室。
庭中月光明亮,春夜的轻风温和,吹起花香漂浮,细听远近,万籁无声。
记得才投到荀贞帐下时,也曾观过月,但那一晚是与关羽、张飞等同在林中赏月,那时的刘备雄心万丈;又记得初到颍川那晚,也曾观月,并且同是在这郡府后院,那一晚的月弯如弓弦,那时的刘备终於得到外放,被抑已久的志气重得勃发,一晃眼,许多时日过去了,可是自己都做了什么?剿贼、却敌等等小事不值一提,关系到志向的,一事无成,一事未做!
观月多时,思绪庞杂,往事、现状、志愿交踵替接,当年初投荀贞时才二十多岁,於今则已早过而立,今年已经三十五岁的刘备有感而发,心道:“日月如梭兮,时不我待。”
做出决定,明天就上书荀贞,建议荀贞抓住李傕、郭汜内乱的时机,勤王救驾,并请为先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