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贞当然不会不管那些百姓,携手那两位老者,下了车来,再次与百姓们的代表叙话,见围聚近处的百姓中,有两个妇人,各抱着一个孩子,笑着招手,示意把孩子抱来。
那两个妇人鼓起勇气,到荀贞身前,将孩子举上。
两个孩子年岁都不大,大的两三岁,小的一两岁,皆是男孩儿。
荀贞两条胳臂,各抱一个,左顾右盼。
却此二童或许是年纪太小,也可能是胆子都大,被荀贞这么一位头戴巍峨高冠,身穿褒衣博带的陌生的威严大官抱住,居然竟都没哭,反而皆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好奇地注视着他。
荀贞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表情上,联想到了他的子女们。
一个不太合乎气氛的念头,不由自主地浮现他的脑海。
荀贞想道:“比较起来,吾子季夏、阿左,吾女千金、掌珠,又与此二童子有何区别?所不同者,只是他们有我是他们的父亲,而此二童子之父母则为黎民百姓罢了!”
大概是因为这趟从州府高高在上的大堂里出来,巡视两州,脚踏实地地密集见到了太多的民间疾苦的缘故,也大概是因为连着闻说冀州兵屠杀黑山军老弱妇孺的缘由,荀贞近日来,却是越来越容易受到触动,越来越容易发起感慨。
由此念头出发,荀贞又想道:“我的儿子断然是不能不识人间烟火,不知民间悲欢的!那‘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决不能出现在我儿子的身上!阿左尚幼,季夏已经三四岁了,等我回到郯县之后,我却是需得与少君说上一说,不可使季夏久居后宅,得让他常常的去乡间走上一走,尝尝百姓的吃食,待其稍长,让他也干干农活,体会下百姓的辛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