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贞本想把主簿一职任给辛瑷,辛瑷不愿,愿为荀贞主骑,又yu将此职任给荀攸,荀攸亦不愿,他对荀贞说:“我等是外州人,君来千里外的赵国为吏,不可尽用私人,功曹既已委与刘备,那么主簿就当从本郡英才中选用,诸般门下掾、史、属、佐亦该选用一些本地人才。”

        这个道理荀贞岂会不知?

        只是辛瑷追斩张角,功高,又连辞朝廷任命,甘愿跟着他来赵国,辛瑷有情,他不可无义,故先yu任辛瑷为主簿;荀攸虽然是他的族侄,两人感情极好,可公是公、私是私,自跟着他征战以来,荀攸劳苦功高,也不能不给以高位,以酬其功,故yu继委荀攸为主簿。

        现在得荀攸此言,见荀攸这样识大局,荀贞心道:“不愧荀公达。”也没多说,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卿虽我族侄,如我亲弟,今共劳苦,来ri当共富贵。”

        辛瑷不接受主簿之位,是懒得干,不想烦心,荀攸不接受主簿之位则是从大局出发。

        虽然决定了辟用本地人来当主簿,但荀贞刚上任没多久,直到这两天才大概摸清了地方上吏民的情况,对国内的士族、大姓还不算熟悉,所以,至今尚未决定用谁家的子弟来充任此职。

        ……邯郸渐行渐近。

        按照常规,国中尉与国相“别治”,国相的治所在邯郸,那么中尉的治所就应该在别的县,不过眼下黄巾方平,冀州初定,地方不安,为了护卫国都,中尉府暂时安置在了邯郸城内。

        渐近邯郸,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