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染听说徐荣抓住了张角,可在未见到真人前难免有点坐立不安,此时眼见真人,皇甫嵩心落下来,欢喜说道:“好,好,好!徐君辛苦。张角,贼首也,若纵之逃去,便如君言:下曲阳贼极可能会弃城西、北遁。如是,边疆将乱。君解我一大忧!我当上书天子,为君请功!”
徐荣跪拜在地,俯首说道:“下吏惭愧,虽获此人,然却非张角。”
皇甫嵩呆了呆,说道:“却非张角?”
宗员愕然问道:“黄衣持杖者,黄巾军里唯张角一人,不是张角,却是何人?”
“下吏出营后,心想下曲阳在北,张角若遁,急着逃走,必然仓皇往北去,遂率本部向北急追,因又猜张角不会走大路,所以离营前特地带了个本地的向导,专寻隐秘的小路,离城二十里,发现此人带数十骑仓皇北逃,初时亦以为他是张角,待击破其从骑,把他擒拿后才发现此人与将军赐给的画上人不像,盘问之,方知张角病重,此人乃是张角的替身。”
徐荣说着,令这人抬起头来。诸人观之,确实与画上人不像,不是张角。
皇甫嵩不由失望,宗员大怒,说道:“此人虽非张角,然为张角替身,亦罪不可赦。将军,把他斩了吧!”皇甫嵩点点头,同意了宗员所请。帐外亲兵进来,把这人拉出去斩首示众。
徐荣未得张角,众人失望,荀贞却是惊喜,他心道:“张角病重原来并非谣言而是实情。诸部至今未归者如今只有玉郎了,徐荣未获真张角而玉郎尚未归,会不会?”不觉带了期冀,看了徐荣两眼,又心道,“昨夜将军大遣各部骑兵,捉拿张角的将校很多,然而当时将军的军令催得很急,各部将校又都想抢先拿住张角,争功心切,故此在出营前想起来带个向导的却是寥寥无几,徐荣虽然未得张角,但是心思缜密,也难怪他能捉住张角的替身。”
皇甫嵩和众人也想到了辛瑷可能会捕获真张角,当下皇甫嵩令徐荣入座,抱着一线希望,与帐中数十将校静待辛瑷。
众将或时不时地转看帐外,或时不时地瞟向荀贞。荀贞虽亦期待,然外表从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